《龙韬军势》第二十六回通过武王与太公的对话,阐述了用兵之道的核心原则。太公强调,作战态势需根据敌方行动灵活调整,战术变化源于敌我交锋,而谋略需藏于无形。治军机密不可泄露,军队部署须隐秘,以忽来忽往的机动性掌握主动权,此乃用兵之道核心原则。
善战者的取胜关键在于预判与无形制胜。真正的良将不依赖正面交锋,而是在祸患未生时消除隐患,通过出其不意的战术优势实现“上战无余战”。太公指出,用兵之害以犹豫为最,三军之灾常因狐疑而生。刚毅果断的决策是克敌制胜的基础,需见利不失、遇时不疑,避免“失利后时,反受其殃”。
文中以李世民击败刘武周为例,印证神明之道战场应用的重要性。李世民坚壁待机,切断敌军粮道,抓住宋金刚撤退的战机稍纵即逝之机,昼夜奔袭二百余里,终使敌军溃败。此战例说明,将领需洞察天时地形,以不挠之志应对变局,见胜则起,不胜则止,方能实现“事半功倍”。
最后强调,用兵谋略的最高境界在于“神明之道”——将帅需不动声色而胸有成竹,以未明而察端倪的洞察力掌控全局。唯有如此,方能避免“众同非国使”的平庸,成就“无横敌对无利国”的制胜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