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羡林从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对“成功”的定义出发,指出“获得预期结果”是成功的核心,但“预期”本身因个体差异而难以统一界定。他强调探讨“成功之道”需聚焦可实践路径,并提出公式:天资+勤奋+机遇=成功。
关于天资差异客观认知,作者认为人的天资生而不等,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身条件,摒弃盲目自诩天才的虚妄。勤奋决定个人努力则是唯一可控因素,古人“囊萤映雪”“焚膏继晷”等典故印证了勤奋对学问与事业的基石作用。
对于机遇影响人生轨迹,季羡林以自身赴德留学的经历为例,说明机遇虽不可控,却能深刻改变人生方向。韩愈“业精于勤荒于嬉”的韩愈勤学思想精髓,与王国维“治学三境界”中“衣带渐宽终不悔”的执着精神,均被提炼为成功公式实践路径的关键支撑。
作者最后强调,在天资差异客观认知与机遇影响人生轨迹的客观限制下,唯有依靠勤奋决定个人努力,才能在“成功之道”上实现突破。王国维提出的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的第三境界,正是对持续耕耘后豁然开朗的成功定义与要素的生动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