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目

木板秧歌--陈忠实

主播: 辰子路
最近更新: 2天前时长: 11:10
名家经典散文◎辰子路
扫码下载蜻蜓app
听书/听小说/听故事
4.5亿用户的选择
节目简介

# 传统木板秧歌表演形式

# 窑洞乡村学堂教育场景

# 1951年土地改革政策实施

# 竹柳杆秧歌表演道具

# 新中国初期人民教师制度

# 初学毛笔影格临摹方法

# 土改后三合院改建小学

# 以麦子支付教师报酬方式

1950年春,作者在父亲安排下进入乡村学堂学习。学堂设于窑洞内,学童需自带桌凳,共用砚台笔墨。初学写字时,采用影格临摹法,先生用三尺木板惩戒学童,令其心生畏惧。学堂经费由村民分摊麦子支付,反映出国民党纸币贬值后以物易物的社会背景。
1951年土地改革后,村中三合院被改建为初级小学,教室条件改善,女学生逐渐增多。新政府派来穿干部服的人民教师,废除家庭分摊麦子的旧制,由政府支付薪酬。教师组织学生练习竹柳杆秧歌,用涂红柳枝代替竹竿,形成独特表演形式,在片区比赛中脱颖而出,成为乡村文化活动亮点。
随着教育改革推进,作者从窑洞学堂转入新式小学,每日翻越土梁沟壑上学。四年级毕业后通过升学考试,但最深刻的记忆仍是与师生共同练习木板秧歌、竹柳杆秧歌的经历,这些活动贯穿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教育与社会变革的鲜活图景。

评论
还没有评论哦
回到顶部
/
收听历史
清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