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宝西原伏击战:公元756年六月初七,唐军将领哥舒翰率十八万大军与崔乾佑叛军在灵宝西原展开决战。崔乾佑利用南靠山、北临黄河的狭长通道地形,通过伏击战术派精锐截断唐军,配合滚木礌石与火攻制造混乱,最终导致唐军首尾难顾,伤亡惨重。哥舒翰虽以战车突围,却因东风烟雾反遭误伤,二十万大军仅剩八千人逃回潼关。
潼关陷落与火拔归仁叛变:灵宝惨败后,哥舒翰试图重整残军死守潼关,但部将火拔归仁劫持其投降叛军。潼关因防御壕沟反噬溃退唐军,最终被崔乾佑攻破。哥舒翰被押至安禄山处后意志崩溃投降,但其劝降河北唐将的计划失败,最终被囚禁处死。
唐玄宗弃都逃亡:潼关失守后,长安失去屏障。唐玄宗未等到平安火信号,与杨国忠决定弃城逃往蜀地。朝臣高适提议招募勇士坚守长安,但遭杨国忠以“叛军已入关”为由否决。玄宗作为七十一岁帝王,选择保命避战,暴露其晚年统治意志的消沉。
哥舒翰晚节争议:哥舒翰从宁死不降转为跪降安禄山的行为引发争议。其投降后虽被封官,但劝降信遭唐将痛斥,最终被安庆绪处决。这一结局与高仙芝、封常清等殉国将领形成鲜明对比,成为其军事生涯的屈辱收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