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,日本经历明治政府财政政策下的近代化经济转型。三井银行作为明治时期政府金融业务托管的核心机构,凭借三野村金融遗产一度垄断货币发行权,但其地位因日本银行成立背景下的国家寄存资产回收政策而动摇。西南战争财政影响导致明治通货膨胀问题加剧,三井银行财政危机爆发,不良贷款问题堆积,濒临破产。
面对危机,明治政府通过山县有朋金融干预推动改革。新任掌门三野村立柱试图以低息贷款换取政府支持,但未能解决三井不良贷款问题。最终,在山县有朋主导下,景尚新改革方案出台,提出三井改组方案细则,包括裁撤分支机构、严控贷款审批及优化人员结构等措施,旨在恢复银行运营能力。
这一改革揭示了日本财团发迹史中政商关系的复杂性。三井银行的兴衰不仅反映明治政府财政政策对金融业的直接影响,也凸显近代化进程中传统金融家族面临的挑战。通过国家寄存资产回收与金融业务托管权的调整,明治政府逐步强化中央集权,为后续财团崛起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