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目

22-《第十三章:宠辱若惊1》身体存在,道就存在;身体消亡,道也随之消亡

主播: 君道兮兮
最近更新: 2天前时长: 04:50
道德经—史上最全的道德经讲义
扫码下载蜻蜓app
听书/听小说/听故事
4.5亿用户的选择
节目简介

# 道与身体依存关系

# 身体是道载体

# 宠辱若惊的修身观

# 保全自身的生命意义

# 修养品德的隐居实践

# 隐居山林避世修行

# 仁义道德养性根基

# 灾祸消除的警觉态度

# 圣贤学问传承体系

# 生命意义的道法确立

本章围绕「道与身体依存关系」展开论述,指出身体作为道载体,其存亡直接关联道的延续。通过引用孟子与《诗经》,强调「保全自身的生命意义」是守护生命本质的核心,家庭与社会秩序的维系皆依赖身体的承载功能。
「宠辱若惊的修身观」被解析为对功名荣辱的超越态度。古代修行者通过「隐居山林避世修行」,远离世俗纷扰,以「修养品德的隐居实践」专注悟道。这种修行方式并非仅为避祸,更旨在通过安贫守静、隔绝尘嚣,建立「生命意义的道法确立」。
面对极端境遇时,真正的智者以「仁义道德养性根基」为准则,将荣辱视为平常。即便遭遇不公或殊荣,仍保持内在稳定,归责于己而非外因。这种态度源于对「圣贤学问传承体系」的坚守,即以道德而非功利滋养身心。
末段总结圣人处世法则:以「灾祸消除的警觉态度」预判危机,通过隐忍待时、修身立德实现长久存续。身体与道的依存性在此被再次强化,强调自私争利必招祸患,唯有以道御身,方能成就永恒价值。

评论
还没有评论哦

该专辑其他节目

回到顶部
/
收听历史
清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