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桓公即位后,面对国内动荡与国政衰微,向管仲问策。齐国相父管仲提出“爱民之道”,主张梳理宗族关系、减免刑罚赋税、推行礼教以凝聚民心,并强调政令统一的重要性。通过士农工商四民分业政策,使各业世代相传,民众安于本业,社会趋于稳定。
针对军备不足问题,管仲建议实行甲胄赎罪政策,以战甲、农具或青铜赎罪,既充实武器储备,又促进农业生产。为保障财政,他提出开发铜矿、煮盐贸易,通过低价囤积高价抛售的调控手段增加收入,同时优待商旅吸引外来贸易,扩大税收来源。
军事方面,管仲设计五乡三军编制,以轨、里、连、乡为单位层层征兵,形成三军规模,并通过田猎训练提升战力。齐桓公欲征服诸侯,管仲却强调尊王攘夷基本思想,主张尊奉周室、联合邻国以巩固威信。
管仲被拜为相后,举荐五杰分管刑狱、农业、军事、司法与谏议,并告诫齐桓公称霸需避免用人四弊:不识贤、不用贤、任而不专、权责混乱。齐桓公遂独任管仲,尊为仲父,赋予其决策大权。管仲以务实政策推动齐国强盛,奠定齐桓公霸业基础,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