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欧洲军队帽子的演变始于17世纪西班牙士兵对宽边圆帽的改造。驻守弗兰德斯的西班牙士兵因宽边圆帽的帽檐阻碍扛枪动作,将帽檐卷起固定,形成了便于行动的三角帽。这种西班牙士兵三角帽以海狸皮毛制成,兼具防水功能,凹槽设计便于排水。1667年法西遗产战争中,法军效仿西班牙士兵三角帽,并将其带回法国,随后在路易十四宫廷流行,成为17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军队的标志性装束。
18世纪末,双角帽逐渐取代三角帽。早期的双角帽横向佩戴,1800年后帽檐变平,改为竖戴。但双角帽顶部易积雨雪,实用性不足。1804年,法军步兵采用匈牙利沙克桶帽设计,这种筒状帽子能提升士兵视觉高度,兼具威慑作用,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骑兵马刀对头部的威胁。尽管防护能力有限,沙克桶帽凭借外观优势成为新的流行军帽样式。
从宽边圆帽到沙克桶帽的演变,反映了欧洲军队兼顾功能性与视觉威慑的需求。三角帽的实用改良、双角帽的战术调整,以及沙克桶帽的引入,均体现了军事装备与战场环境、文化传播的紧密关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