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关系重构,工业驱动的市场关系促使产品多样化,国际间原料、半成品与消费品的交换规模扩大。伴随运输业劳动需求增长,其下属部门细化,尽管工人人数相对减少,但基础设施(如运河、桥梁)和远效产业的生产资料投入显著增加。
新兴工业部门在机器基础工业部门带动下形成,电报、煤气、铁路等行业成为典型代表。1861年数据显示,英国五大新兴工业(煤气、电报、照相、轮船、铁路)共雇用94,145人,但这类产业在总生产中的比重仍有限。与此同时,工人结构转型趋势显现,技术岗位增长与低端手工劳动需求并存。
机器体系的应用加剧劳动力剥削,非生产劳动力扩张显著,特别是家庭仆役阶级扩大,如仆人、侍女等群体大规模再生产。数据显示,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农业、纺织、采矿等传统产业工人总数被家庭仆役人数超越,凸显机器资本双重影响:既推动生产力跃升,又强化社会阶层分化。
最终,资本主义工业体系通过机器基础工业部门与全球市场联动,重塑劳动分工格局,形成生产集约化与非生产劳动膨胀并存的矛盾结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