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播 | 高一丁,三联中读内容编辑
嘉宾 | 魏倩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主任记者
嘉宾 | 覃思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记者
嘉宾 | 王怡然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记者
从今年开始,一款美国动画片《小马宝莉:友谊就是魔法》的衍生周边卡牌,在小学生间悄然流行起来。这些色彩鲜艳、印刷精良的“小马宝莉卡”采用盲抽的形式售卖,并有着颇为复杂的等级与版本差别,其中最难抽到的卡被称作最高位卡。某些高位的“小马宝莉卡”,在二手市场已被炒到十余万元。而为了获得高位卡,不断购买、拆包,也是一些孩子花费成千上万元的主要原因。
或许在很多人的记忆中,学生时代流行的卡牌游戏,还是干脆面里的“水浒卡”,或者更“高端”一些的万智牌与“游戏王”卡。只是和“小马宝莉卡”相比,金钱的投入似乎还没有这么极致。而这种卡牌游戏在小学生社交中所扮演的角色,也似乎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。
本期Talk三联,我们想从“小马宝莉卡”聊起,看看今天在小学生中风靡一时的卡牌游戏,究竟是什么来头?在那些被炒到离谱的价格背后,有着何种商业机制?同时,当一种在很多人看来是“拿钱换纸”的游戏,成为填补小学生们社交空白的主流选择时,我们更需要一起思考,这种空白所从何来,以及如何为孩子提供更丰富、轻盈的生活与快乐来源。
【时间轴】
02:28 “小马卡”与TCG卡牌游戏
08:21 我知道SSR,可“小马卡”的LSR、UR、SC都是啥啊?
13:25 从“哇,这张卡好好看”到“低位卡不要了”
15:55 “小马卡”如何成为小学生们的MBTI?
21:33 “小马卡”的“价值”,是如何被制定出来的?
27:56 焦虑又无奈的家长们
31:20 群采:孩子和家长们怎么看?
37:16 游戏的社交功能,掩盖了消费主义的本质
43:19 课间10分钟,是如何被压缩的?
45:45 精神世界的空洞,该由谁来填补?
52:14 当“项目制育儿”成为风潮,如何平等地理解孩子?
63:47 媒介形式与花钱方式的变化
————
编辑/一丁
剪辑/译丹
配乐/川田瑠夏 - キリマンジャロだね
拾光 - 那些美好的小事
出羽良彰 - 木幡真琴
——————
“Talk三联”是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,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,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。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:
三联中读APP |小宇宙|喜马拉雅|苹果播客|网易云音乐
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】
苗师傅·天真与经验|中场时间|我有一个朋友·董晨宇|多一种生活|岁时茶山记|项飚·你好陌生人|孩子,你的情绪我们在乎| “三联·大案追踪”有声剧
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,欢迎点赞支持,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~
【关注我们】
App:三联中读
微信公众号:三联中读
微博:@三联中读
小红书:三联中读
官网:https://www.lifeweek.com.cn/
【商务合作】
zhongdu@lifeweek.com.cn
TheRipper:我女儿也玩卡片,所有的担忧和认识我都有。我考虑考虑了很久后决定不再完全禁止。我采取的策略是,首先建立一个概念,不能花钱购买不确定的商品,为此坚决停止购买盲盒和卡片,过了一段时间,我感觉孩子建立了这个概念后跟孩子说可以偶尔买卡片,但是不能购买单价高的卡片,只能买低级卡片,目的不是收集高卡位而是为了玩。并且和孩子一起玩卡,用版式设计,颜色,造型,印刷质量等因素帮孩子建立对卡的审美,而避免走向追逐卡位。甚至陪孩子去店里垃圾桶捡卡,回家后排列卡片并一起评价卡片设计感和美感。我感觉陪伴比禁止效果好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