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,吉利汽车提出以每股25.66美元溢价私有化极氪,推动其从纽交所退市。这一决策源于极氪上市后持续低迷的估值表现,其市销率(PS)0.7倍显著低于蔚来、小鹏等新势力车企。尽管2024年营收达759亿元,但亏损57.9亿元、产品依赖001和7X两款车型的现状,叠加小米SU7等竞品的冲击,加剧了资本市场对极氪独立估值逻辑重构的担忧。
极氪的业务结构高度依赖吉利集团资源,固定资产占比不足10%,资产负债率高达1.31倍。其研发投入与供应链成本由吉利多品牌分摊,导致技术溢价被稀释。私有化后,吉利可通过资源协同模式整合极氪与领克,形成“极氪冲高、领克走量”的双品牌架构,精简产品线并避免内部竞争,同时推动极氪9X等高端车型布局。
此次私有化是吉利“回归一个吉利”战略的关键步骤。2024年台州宣言后,吉利相继整合几何、银河等品牌,极氪与领克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,目标是通过战略整合路径提升资本收益最大化。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度已升至头部10家企业占85%份额,行业进入效率竞争阶段,资源分散的赛马模式难以为继。
极氪2025年前4个月销量5.5万辆,仅完成年度目标的17.2%,反映出新能源车企洗牌期的生存压力。私有化能否通过技术资产价值重塑提升竞争力,以及极氪与领克的资源协同能否抵消销量颓势,仍需观察智能化赛道突破与高端市场拓展的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