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目

铮铮读《史记》26:浚稽山的悲歌

所属专辑: 铮眼看世界
主播: 尹铮铮
最近更新: 3天前时长: 25:20
铮眼看世界
扫码下载蜻蜓app
听书/听小说/听故事
4.5亿用户的选择
节目简介

# 李陵浚稽山兵败

# 司马迁史记简略记载

# 班固汉书详述李陵

# 浚稽山匈奴遭遇战

# 汉武帝军事决策分析

# 路博德拒援李陵

# 汉军弓弩战术优势

# 步兵对抗骑兵战例

# 匈奴单于围剿汉军

# 李陵军箭矢耗尽
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对李陵事件的记载较为简略,仅以两三百字提及李陵投降匈奴的结局,而班固在《汉书》中提供了更完整的叙述。李陵作为李广之孙,早年受汉武帝赏识,但因天汉二年(公元前99年)浚稽山之战兵败投降匈奴,成为汉朝痛点和司马迁人生转折的关键事件。
汉武帝原计划派李陵为贰师将军李广利押送辎重,但李陵主动请缨,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。老将路博德因轻视李陵,提议延迟出兵,引发汉武帝不满,最终李陵孤军出征。其部队凭借荆楚勇士的强悍战力与弓弩战术优势,在浚稽山以步兵对抗匈奴骑兵,初期多次击退敌军,甚至一日斩首三千级。
战斗中,李陵发现军中藏匿女子影响士气,果断处决以提振军心。汉军利用地形限制匈奴骑兵机动性,但箭矢消耗巨大,最终一日射尽五十万支箭,被迫退入山谷。叛徒泄密导致匈奴单于全力围攻,李陵试图夜袭未果,在突围无望后投降。四百余残部逃回汉朝,其战斗细节成为班固书写《汉书》的重要依据。
此战凸显汉军弓弩战术的威力与后勤压力,也反映了汉武帝对边疆将领的复杂态度。班固通过详述李陵的成长背景、战术决策及兵败过程,展现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,而非简单归咎于个人忠诚问题。

评论
还没有评论哦

该专辑其他节目

回到顶部
/
收听历史
清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