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一假期,南京明孝陵景区发生不文明游客行为,石兽骆驼被黑色记号笔涂写“到此一游”。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,明孝陵石像已驻守600余年。南京市陵园管理局迅速安排专业团队清理修复,警方介入调查。
景区不文明游客行为屡禁不止,如埃及神庙刻字、长城城砖涂鸦等案例频发。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和《文物保护法》,刻画文物可被处以罚款、拘留,严重者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,需承担刑事责任。多地已建立旅游不文明黑名单机制,限制违规者旅游服务权限,以提高违法成本。
心理学家分析,此类行为源于标记存在感或表达情感的隐秘欲望,部分游客模仿已有刻字,滋生侥幸心理。法律需强化违法行为必然追究原则,明确违法者承担修复费用,并通过典型案例公示增强震慑。
为加强事前预防,景区引入文物监控AI识别技术,实时干预违规行为。部分区域设置警示展板,展示处罚案例,同时提供留言墙等替代设施,引导游客文明表达。
历史遗产尊严保护需多方协作,既依靠法律硬性约束,也需公众自觉维护。尊重文物完整,摒弃粗鄙刻字行为,方能实现“来去无痕”,为后代留存珍贵文化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