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时期,天台县北门外的李家庄住着李茂春与王秀兰夫妇,因乐善好施被称为“李善人”。夫妇二人前往天台山国庆寺朝拜,在大雄宝殿参拜十八罗汉时,王秀兰被第十五尊符虎罗汉的容貌触动,方丈预言其将诞下与佛结缘的贵子。这一传说成为济公出世民间故事的重要伏笔。
次年,王秀兰诞下一名男婴,但婴儿日夜啼哭不止。李茂春求助国庆寺方丈,方丈在婴儿三日后登门,以“既来之则安之”的佛语安抚,并为其取名“李修缘”。此情节呼应方丈预言贵子降生,并引出济公啼哭化解方法的宗教色彩。
李修缘成年后前往临安(今杭州)灵隐寺出家,法号“道济”,即后世熟知的济公。其出生时异象和罗汉转世背景,强化了符虎罗汉济公前身的传说渊源。天台山国庆寺因此成为济公文化的重要载体,济公灵隐寺出家传说亦成为民间信仰的经典故事。
故事通过李茂春善人称号、方丈预言、异象细节等元素,完整串联了济公从罗汉转世到济世救民的神奇经历,展现了南宋时期佛教信仰与民间传说的深度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