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是二十四节气文化传统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,通常出现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。作为兼具节气与祭祖习俗的重要节日,冬至在中国民间具有特殊意义。
从天文学角度分析,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南行至南回归线,导致北半球气候特征表现为白昼最短日期与黑夜最长自然现象。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小,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弱。但冬至后,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发生转折,开始北返,北半球白昼时间将逐渐延长。
尽管冬至标志着太阳辐射最弱阶段,但因地表积热效应,我国多数地区全年气温最低时段通常滞后于冬至节气时间。受气候区域差异影响,不同地区的严寒期出现时间有所差别,整体上气候意义上的冬季到来较晚。此外,冬至作为最早被测定和记录的节气之一,体现了古代天文观测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