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刚经》作为东方智慧经典,以“金刚”为喻,揭示其双重含义:一是破除烦恼与执着的坚韧性,二是光明纯净的本质性。其核心观点“空”并非虚无,而是万物缘起性空的本质规律,强调一切现象皆无常变化,需以空性观照现实。金钱、情感、生命等存在虽客观真实,但终将随条件消散,接受无常定律是破除我执的关键。
佛家智慧提出“如梦幻泡影观照法”,倡导以观察者视角看待人生。脱离对“相”的执着,将自我转化为旁观者,可避免陷入二元对立思维,达到因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自在解脱。这种无我境界需通过内观自信实现,而非依赖外在膜拜。禅宗公案中丹霞禅师烧佛像的典故,揭示了佛教与佛学的本质区别:觉悟本心重于形式崇拜。
针对“万物皆虚妄”的质疑,《金刚经》指出语言文字仅为指引工具,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,真正的诸法实相需自行体悟。试图以方法论强求开悟或沉迷表象,均背离空性本质。唯有通过真实体验与规律认知,才能破除我执,与规律合一,实现终极本质的觉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