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羲之的《快雪时晴帖》被视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。这封仅28字的信札,因笔法藏锋自如、情感与技法浑然一体,被乾隆皇帝推崇为“龙跳天門,虎卧凤阁”。乾隆不仅为其加盖172枚印章,题词57次,还修建三希堂专门供奉,体现了帝王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极致痴迷。
然而,该帖的真伪与艺术价值引发争议。张伯驹认为现存版本仅为唐代摹本,属于二流作品;熊炳云更直言其创作价值为零。尽管如此,历代藏家从宋徽宗到米芾均争相收藏,叠加的题跋印章形成15米长卷,使摹本成为承载千年文脉的文化传承载体。
争议并未削弱其历史意义。帖中每枚印章被视作历史指纹,题跋记录着赵孟頫、米芾等名家的真迹接力。尽管专家质疑唐代摹本的艺术高度,但其融合书法境界与情感表达的独特价值,以及乾隆皇帝盖章癖好背后的文化符号意义,仍使其成为书法界公认的“传国玉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