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,患者在抑郁情绪低落阶段和躁狂情绪失控阶段之间反复交替。抑郁阶段表现为持续悲观、无助感,而躁狂阶段则伴随过度兴奋、冲动行为及睡眠需求减少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指出,躁狂诊断核心标准包括持续异常兴奋、易怒或自大、精力过剩且睡眠需求显著降低。
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表现具有高遗传因素双向障碍风险,尤其直系亲属患病时,遗传比例显著上升。发病机制涉及生物、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,需通过心境稳定剂药物治疗控制情绪波动。心理医生强调,该病需长期管理,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稳定情绪,改善生活质量。
专家提醒,识别躁狂情绪失控阶段需关注三条标准:持续异常兴奋、易怒挑衅行为及精力过剩伴随睡眠减少。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减少躁狂带来的危害至关重要。社会公众应正确认识双相情感障碍,消除偏见,支持患者科学应对疾病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