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梧桐树下》节目以《聊斋志异》为切入点,探讨中国鬼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。鬼神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纽带之一,源于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想象,历经商周祭祀、魏晋志怪小说等阶段,最终在蒲松林的文学创作中达到艺术巅峰。
《聊斋志异》以鬼怪故事为载体,赋予艺术生命永恒性。蒲松林通过奇幻情节和道教神仙、佛教因果轮回思想的融合,将民间传说升华为社会现实的批判映射。例如《促织》揭露封建剥削,《黄英》展现人性至情,故事中的鬼怪形象实为封建伦理与人性矛盾的变形投射。
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个性塑造尤为突出。侠女、聂小倩等形象突破传统礼教束缚,兼具独立意识与情感张力。花妖狐媚的设定既保留原型特征,又与人性完美结合,如绿衣女子的婉转歌喉、葛巾的牡丹精特质,体现了民俗文化生动记录与艺术创新。
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情节的曲折离奇,更在于对人性主题永恒探讨。通过爱恨、生死、执念等命题,作品跨越时空,映射民族心灵深层。鬼神文化从迷信载体转为审美对象,承载着文人对现实的超越渴望,如《劳山道士》中的超脱理想,揭示了社会现实与精神追求间的永恒徘徊。
节目最后指出,尽管现代科技消解了鬼神信仰,但聊斋志异中的人性光辉与文化内核仍与当代读者共鸣。其艺术生命永恒性根植于对民族精神与历史脉络的深刻洞察,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