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持续高温天气预警下,多地医院接诊致命性热射病症状患者数量显著上升。热射病作为严重中暑早期表现,可引发体温调节功能失调,导致多器官衰竭风险,死亡率高达20%-30%。山东资博市一名70岁患者因意识障碍送医,体温达40.3℃,经冰毯降温等急救措施后康复,凸显及时救治的重要性。
专家指出,热射病分为劳力型高热疾病和经典型高温病症。前者多见于高温环境下的体力劳动者,后者常发生于老年热射病高危人群及慢性病患者。患者体核温度持续超40℃,伴随昏迷、抽搐及无汗症状,短期内即可发展为不可逆损伤。
密闭环境致病因素亦不容忽视,如产妇“坐月子”期间不通风、不开空调等习惯,易在湿热环境中诱发疾病。此外,部分老年人因节俭或行动不便,长期处于闷热室内,发病前期症状隐匿,需家属加强关注。预防关键在于避免高温暴露、改善通风条件,并警惕早期中暑信号,防止病情恶化。